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了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郑州作为一个人口规模持续增大的城市,如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本文将介绍郑州在学校建设、教育资源统筹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实践.
根据《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制定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并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的建设用地. 郑州市积极响应,加快城镇学校的扩容增位,以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的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根据统计数据,到“十四五”末,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适龄学生21.87万人,其中小学学生将新增14.87万人.
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学生需求,郑州市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各区县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方式,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加快学校的建设进度. 例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普庆校区按照每年级10个班的规划建设,目前已经提供了525个小学学位,并计划在未来5年提供近3000个学位. 这个校区的选址考虑了周边的居民需求,避开了城市干道交叉口,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居民的入学需求。
金水区农科路小学国泰校区则利用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了改扩建,于202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时,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建设也被纳入市重点民生工程和区重点建设项目. 通过这些努力,郑州市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增加提供了保障。
除了加快学校的建设和扩容,郑州市还注重教育资源的统筹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郑州严格执行预留足够的学校建设用地,以确保学校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此外,郑州市还引进了优秀的教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引进师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提升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水平,郑州市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教育需求。
通过加快学校建设和扩容、统筹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等措施,郑州市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教育已不再是难事. 相信随着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郑州市的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